




2019年5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运用城市设计、乡村营造、大数据等手段,改进规划方法,提高规划编制水平”。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,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,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。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,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要求下,《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的出台,将让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更加凸显全域美学价值、全要素生态价值、全过程治理价值、面向公众的人文价值和面向实施的应用价值。
《指南》遵循习总书记“把更多美术元素、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,增强城乡审美韵味、文化品位”的要求,以城市设计为手段,凸显各层级空间的美学价值。在跨区域层面协同构建自然与人文并重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,在市、县域层面优化整体空间秩序,以大尺度开放空间导控,彰显格局之美;在乡村层面,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“田水路林村”景观格局,彰显田园之美;在中心城区层面合理组织开放空间体系与特色景观风貌,彰显城市品质之美。在重点控制区和城市一般片区,通过精细化设计手段,塑造凸显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,彰显形态之美。
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综合管控的新要求,《指南》明确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视角出发,将城市设计思维运用在农业、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中,并强调不宜简单套用城市空间的设计手法,而是以生态美丽、自然原真、整体和谐为原则,对农业、生态空间内的各类人工行为进行引导控制。同时,将各层级规划的各类生态要素进行重点考虑,特别要求加强对大尺度自然山水的研究,提出自然山水环境保护开发的整体要求、大尺度开放空间的导控要求,以及特色空间、特色要素及其框架性导控要求,明确注重生态景观、地形地貌保护、农田景观塑造、绿色开放空间与活动场所以及人工建设协调,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空间和守住环境品质的底线,实现生态价值转换。
传统城市设计重点对城市形态管控、风貌塑造和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设计,是总体规划的专项内容。《指南》更加凸显城市设计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治理价值,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✍ 一是作用于各级规划,提升规划科学性。
在总体规划层面,城市设计既是重要的基础分析,也是重要的专项内容。《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(试行)》明确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时要开展城市设计,研究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的总体功能关系,协调城镇乡村与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环境的布局关系,支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。同时城市设计还要研究开敞空间系统、重要廊道和节点、天际轮廓线等空间秩序控制引导方案,确定国土空间整体形态。在详细规划层面,城市设计是空间管控的重要支撑,《指南》明确在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应对特色空间、景观风貌、开放空间、交通组织、建筑布局、建筑色彩、第五立面、天际线等内容进行详细设计,并在规划许可中纳入相关内容。在专项规划层面,城市设计是特殊地域和特定领域专项的辅助支撑,考虑融合自然、保护人文、近人尺度等要求。
✍ 二是作用于用途管制,让土地利用更加精细化。
《指南》增加了用途管制中的城市设计要求,针对生态和农业空间的城市设计、重点项目选址城市设计、特殊地块使用精细化城市设计、规划许可需纳入城市设计内容均进行了明确。
✍ 三是作用于规划实施,让设计成为现实。
《指南》明确城市设计成果内容需满足相应国土空间规划的成果要求,可纳入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、标准、规则及数字化规划管理平台等,提升“一张图”制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,让城市设计真正能够落地实施。
以人为本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,《指南》更加凸显城市设计面向公众参与的人文价值。在总体原则中强调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满足公众对于国土空间的认知、审美、体验和使用需求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”在具体要求上明确了从人的体验和需求出发,深化研究各类公共空间的规模尺度与空间形态,营造以人为本、充满魅力的景观环境,并且要求对城市设计的分析也要强调人的视角,通过采用实体模型、数字化模型、多媒体等更为直观、高效的表达形式。在工作组织上强化公众参与,了解公众需求、体现公众意愿。在具体技术方法上也要求结合地方实际,通过座谈调研、图件公示、媒体宣传、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强化部门审查监管、公众参与和监督。
《指南》明确因地制宜和问题导向两大原则,强调运用城市设计科学分析方法支撑规划方案,做强基础研究和基础分析,并鼓励在分析过程使用大数据、BIM和CIM等手段,获取更加丰富、范围更广、精度更高、时效性更强的基础数据,运用模拟仿真等技术进行设计方案的合理推演和比对,提高城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。
下一步,成都将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和《指南》要求,结合城市实际,深化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设计内容,探索城市设计方法再国土空间规划中运用,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主线,进一步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凸显多元价值的“成都经验”。
说明: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更多的行业信息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司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。联系电话:0371-6336927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