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适用范围:重大工程(核电站、特高压、油气管道等)抗震设防、场地选址及灾害风险评估 • 核心目标: • 提供场地地震动参数(加速度、反应谱) • 能动断层鉴定 •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• 区域评价(5章) • 近场区评价(6章) • 场址断层鉴定(7章) • 场地勘测(8章) • 确定性分析(10章) • 概率分析(11章) • 场地反应谱(12章) • 附件必备: • 物探/钻孔原始数据 • 岩土试验专题报告 • 结论要求: • 场地类别划分 → 符合 GB 18306 • 抗震设计 → 衔接 GB 55002-2021(建筑抗震通用规范) • 河南项目 → 同步遵循 《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》 • 核电站(I级): 鉴定25km内能动断层 → 极罕遇地震反应谱分析(T≥6s) → 场地液化/滑坡评价 • 城市地铁(II₁级): 场地500m内断层活动性验证 → 概率法地震动参数 → 竖向反应谱生成(β≥2/3) • 长输管道(III级): 沿线地震动区划 → 断层错动避让距离核定 → 地质灾害指数H计算GB 17741-2025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》的解读
一、标准定位与核心更新
1. 标准定位
2. 主要更新(相比2005版)
新增内容 删除内容 强化要求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(第13章) 区域性地震区划 断层活动性分级鉴定(I/II级差异) 场地活动断层勘查标准(8.4) 地震小区划 钻孔勘测深度(I级需达Vs≥800m/s) 目标功率谱确定方法(附录A)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 地震动预测方程高频饱和特性 二、核心技术框架
1. 工作等级划分(4.1)
等级 适用场景 关键要求 I级 核电站、极罕遇地震(重现期万年) 能动断层鉴定+双分析(确定性与概率) II₁级 重大建筑(医院、超高层) 场地500m内断层评价(1:5万精度) II₂级 常规重大工程 简化断层评价 III级 公路/管道等线状工程 沿线地震动区划(参数差异≤10%) 2. 场地评价全流程
关键环节要求
≥150km范围,识别发震构造(震级≥5.5)
≥25km范围,验证断层活动性(探槽/物探)
能动断层判定三原则(晚更新世活动/构造关联/地表断错证据)项目 I级要求 II级要求 钻孔数量 ≥5个(含主体结构下方) ≥3个 终孔波速 ≥800m/s ≥500m/s 岩土试验样本 ≥12个(10⁻⁶~10⁻²应变) ≥8个 3. 地震危险性分析
最大潜在地震置于距场址最近处,计算峰值加速度
•潜在震源区划分(地震带+构造背景)
•参数:震级上限、年均发生率、空间分布函数
•公式:分段函数控制平台段(βmax)、特征周期(Tg)
•竖向/水平向比值:≥2/34. 地质灾害评价(13章)
灾害类型 评价方法 关键公式/指标 断层错动 1:1万地表破裂影响带制图 走滑/倾滑位移分量 液化 标准贯入临界值法 Ncr = f(Amax, dw, ρc) 滑坡 危险性指数法 H = Ss(坡度)× Sp(地震动)× Sr(岩体完整性) 三、工程应用强制要求
1. 参数输出
工程等级 输出内容 I/II级 场地地表及深部地震动参数(加速度/反应谱/时程) III级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(等值线差异≤10%) 2. 报告编制(14章)
明确标注各级超越概率对应参数(如50年超越概率10%)3. 跨标协调
四、典型场景示例